悬壶济世·南药传承|南药文化源远流长(图文科普)

2020-07-06来源:博罗县南药产业园展馆

悬壶济世 南药传承


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中,中医药作出了卓越贡献。南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博罗更是南药的重要发源地。博罗拥有罗浮山、象头山等,地理位置优越,气候独特,药材资源丰富,历来是南药种植、采收、生产、商贸之要地;也是历代医家悬壶济世,著书立说,研究创新之地,东晋时期的葛洪就是其中的典范。博罗南药经历代医药学家的薪火相传,守正创新,已成为南药的重要基地!



博罗县南药历史渊源

南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瑰宝,南药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,是岭南人与自然融合发展产生的一种独特文化。博罗县被誉为“南药发源地”,几千年来,博罗县人民在长期与温病时疫斗争过程中,利用博罗丰富的中草药资源,探索出各种防治疾病方法,并逐步形成利用当地中草药治病救人、自制凉茶以防病等传统风俗。东晋时期葛洪在罗浮山将道教和医药相结合,利用南药悬壶济世,更是推动了博罗南药的发展,并由此孕育出了葛洪医药文化、鲍姑艾文化、罗浮山百草文化等岭南独特的医药文化,使得南药文化在博罗县生根发展,生生不息,并不断发展壮大。

1.地理气候特点

博罗县地处北回归线,水源充沛,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21.8℃,年降雨量1932.7毫米,平均日照2023小时,无霜期长达345天。1月均温12.8℃,7月均温28.4℃,是我国光、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,非常适合南药的生长。

尤其是位于博罗县内的罗浮山、象头山山脉,植物资源丰富,天然药用植物多达1200多种,各类南方特有的名贵中草药品种随处可见,是天然的南药种子库,更是我国南药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。





2.文化习俗

博罗习俗文化的深厚沉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博罗南药文化。

(1)凉茶文化。由于气候的特殊性,人们觉得身体里有清不完的湿和热,所以喜欢喝凉茶、糖水等。

(2)采药文化。由于博罗县内中草药资源丰富,尤其是罗浮山、象头山周边的村民,一直以来有上山采药以防病治病的传统。

(3)药浴文化。每逢重要的传统节日,博罗人民都喜欢采摘中草药来烧水洗澡、洗头发等。

(4)饮食文化。博罗地区人民爱好制作艾叶糍粑、菜干、凉粉等以中草药为材料的食物。

(5)药疗文化。博罗地区每家每户都有使用中草药烧熏防病治病以及使用灯心草、艾叶等灸疗、刮痧的习惯。


(6)茶文化。尤以罗浮山甜茶、罗浮山凉茶、柏塘山茶最为出名,据史料记载,罗浮山甜茶是葛洪当年发现并沿用到今天的。

(7)药膳文化。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,运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,制成具有养生保健和治疗作用的药膳食品。尤以粥和汤最为常见。

(8)药酒文化。将中药材加入到白酒或黄酒中,运用传统的泡酒手法,制成具有养生保健和治疗作用的药材酒。


3.历史渊源

(1)萌芽期:秦汉时期,千岁翁安期生就是来罗浮山采药炼丹最早的道士之一,汉代朱灵芝在罗浮山研究出了“黄精茯苓轻身”的养生秘诀,以罗浮山为代表的南药文化开始萌发 。

(2)奠基期:晋朝时期 , 以葛洪为代表的各地方士云集罗浮山 , 采药炼丹 , 行医治病 , 逐渐构筑了适合岭南地理气候、岭南药材的岭南医学,为博罗南药奠定了基础,现仍有“洗药池”、“炼丹灶”等古迹可寻,由葛洪创制的罗浮山百草油更是见证了岭南医药文化的发展,正是南药文化的缩影。


(3)发展期:隋唐五代是博罗南药的进步时期。唐代时期,武则天曾派人到罗浮山建平云阁采药炼丹。唐朝后期,罗浮山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农田围垦,带动了中草药种植和药材初级加工业的兴起,罗浮山成为当时岭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。

(4)成熟期:到了宋代,博罗南药已经较为成熟,罗浮山冲虚观旁,来自岭南各地和东南亚国家的药商来往不断,整个罗浮山朱明洞呈现一片繁荣的南药商贸景象。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记载:“粤中有四市:一曰药市,在罗浮山冲虚观左,亦曰洞天药市。”此后,南药便在博罗快速发展,影响深远,并留下了丰富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、罗浮山风湿膏药制作技艺、罗浮山凉茶制作技艺等,奠定了中医药产业在博罗的传统产业地位。罗浮山、象头山也逐步成为南药基地。


4.南药人物记

南药文化源远流长,氛围浓厚。在南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,有那么一批“中医药人”致力于人类健康进步,他们对南药的孜孜研究与综合应用,大大降低了病发率与病死率,也推动了南药的快速发展,他们的理论和著作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(1)葛洪,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,晋丹阳郡句容(今江苏省句容市)人,东晋道教理论家、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。1600多年前,葛洪于罗浮山建灶炼药,著书立说、行医济世三十余载,在药学、冶金、化学方面取得了影响世界的突出成就。特别是其在罗浮山所著《肘后备急方》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,详细记载了其利用南药治病救人的经验,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。罗浮山百草油、罗浮山风湿膏药正是葛洪留给后世的医药瑰宝,同时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也是受启发于《肘后备急方》。


(2)鲍姑,名潜光,陈留(今河南开封)人。南药传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,晋代著名炼丹术家,精通灸法,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。鲍姑一生采药行医,医德高尚,擅长灸法,尤精通艾炙法,利用岭南艾草施灸治人,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用艾灸治病的传奇女医。鲍姑的灸法经验主要记载在葛洪的《肘后要急方》内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
(3)何克谏,原名其言,别号青萝山人,广东番禺人,约生于明代崇祯六年。是南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,他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,所著《生草药性备要》,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,大大促进了博罗中草药的应用,对后世医学家,尤其是中草药名家如赵寅谷、肖步丹和胡真等,也颇有影响。


(4)罗汝兰,字芝园,广东石城人,清代医家,对传承南药,发展南药功劳甚伟。光绪年间,包括博罗在内的广东省内鼠疫流行,受《医林改错》启发,认为鼠疫乃热毒成瘀,遂以治血为主,兼以解表,用加减解毒活血汤作主方,利用南药资源,救治患者,活人甚众,其撰写的《鼠疫汇编》是中医治疗鼠疫史上现存最早的具有系统性的鼠疫专著。


(5)屠呦呦,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,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、医药家。受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有关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”的记载启迪,成功从青蒿中提炼出新型抗疟药——青蒿素,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,于2015年10月,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正是屠呦呦将中药、葛洪、青蒿素隆重介绍给世界,让博罗罗浮山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外扬名。




展望未来

南药连绵,八方飘香。博罗县是南药发源地和主产地,在发展南药特色产业方面,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展望未来,博罗通过南药产业园建设,推动南药三生高质量融合发展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支柱,让博罗南药再次腾飞,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!